管理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首页 / 学习天地 / 管理咨询

共享单车已成末路狂花?

时间:2017/9/4

    进入2017年以来,继町町单车、悟空单车、3Vbike先后倒闭并对顾客利益直接造成伤害后,日前,业界颇具知名度的小鸣单车和酷骑单车,也相继被曝押金难退,拨打官方客服则出现忙音和无法接听状态。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官网报道,2016年,近20家品牌投放了约200万辆共享单车,而2017年预计投放总量极可能接近2000万辆。

 

    8月,国内的共享单车月卡免骑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背后却是这个膨胀速度惊人的新兴行业几近强弩之末。

 

    继杭州、福州、郑州陆续禁止在城市里投放新共享单车后,8月18日,上海市交通委向各大共享单车企业发出“告知书”,要求企业暂停新增投放车辆,一旦发现,将作为严重失信行为纳入企业征信档案。背后诱因是愈演愈烈的城市公地管理危机和共享单车无序投放后的市场饱和——从北上广深来看,目前出现了大量空置的、无人问津的共享单车。

 

    除政府规范管理、同业恶性竞争、资本跑马圈地等带来的压力日益巨大,最可怕的是共享单车在重压下开始背叛自己的衣食父母。虽然小鸣单车负责人随后解释主要是因为公司技术问题导致,并称小鸣单车正从一二线城市转移到三四五线城市,公司大力推进的电子围栏也已经在广州、上海等城市落地。

 

    但这一切并不能缓解媒体的质疑和公众的焦虑。在管理者集体失联的町町单车App的评论里,充斥着“骗子”、“黑心”、“垃圾”这样言辞激烈的评论。有用户表示,退款申请已发起七个月,至今仍未收到退款。

 

    这些坏消息会不会是恐怖的多米诺骨牌倒下的起点?

 

    当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纷纷上路的时候,一个温暖动听的故事曾在北京街头流传:一个驻京的外国大使外出开会,放着专车不坐而改乘地铁,走出地铁后再飞身骑上鲜艳的共享单车,留下了一个低碳环保的美丽背影。

 

    这个故事的流传,背后凝聚着太多市民对雾霾、拥堵的忧虑和对蓝天白云、一路畅通的向往。

 

 

    也就是说,共享单车卖的不是城市交通的拾遗补缺,而是一种直击心灵的新型生活方式——无论从商业的角度,其产品是多么OUT,模式是多么陈旧,运营环境是多么的逼仄。

 

    在环保的大旗下,在媒体的鼓动下,在资本的刺激下,共享单车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市场能量,如雨后春笋迅速扩张到中国各大中城市,拯救了一批经营困难甚至濒临倒闭的自行车制造厂。

 

    相较滴滴时代的补贴盛宴,共享单车直接免费,一时间公众似乎进入“共产”时代,不花钱就骑车,还低碳环保,没有理由不加入。

 

    很不幸,这个充满乌托邦色彩的社会实验本质是个生意。即使背后有资本支持,这个浪漫的高尚的烧钱游戏也无法持续下去。于是,圈粉为目的市场普及推广期宣告结束后,以收取用户抵押金为标志的收费模式开始悄然启动。而当用户需要为自己的环保出行买单时,考验真正开始了。

 

    世间最危险的生意是在缺乏核心产品力的背景下去消费公众的道德——况且在转型中国,这方面的储备并不宽裕。对于共享单车这种低门槛行业来说,免费的终结一定会带来行业的分化,只有资本支撑力大的龙头企业能继续支撑下去,而中小品牌则有破产倒闭之虞。毕竟脱去共享经济这个新鲜而时尚的外套,低成本地扩张是唯一生命通道。

 

    于是,一场数量投放的同质化恶战就此展开。无论是共享单车企业数量还是单个企业投放车辆数量,都呈爆发式增长。根据公开数据,上海街头已有150万辆共享单车,平均每16名居民一辆。而热点城市的集中投放,导致大量车辆被闲置,利用率下降,已完全背离当下共享经济的初衷——其本质是在线上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通过陌生人之间的交易,实现双赢基础上的价值****化。那些崭新的加班加点赶制出来的自行车,简直就是对共享经济的嘲讽。

 

    这首先暴露出企业受急功近利驱使,在投放的时间选择、空间选择不合理以及管理不科学、不规范、不成熟。当下,不少企业面对市场困局,一方面选择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到四线城市下沉,另一方面选择在海外市场“疯狂扩张”。但无论哪一条路径,都需要拥有一个前提:找到真正的盈利模式,实现运营的可持续性,而不是延续烧钱的免费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免费往往才是最贵的,比如曾为免费欢呼的公众已经为整治无序的单车付出代价。

 

    假如市场的生命通道短期无法找寻,企业会陷入更为凶险的资本游戏中无法自拔,逐利的资本一定会找寻解套的方式,对象一定是曾经享受过短期免费福利的顾客——频现的押金风波便是明证。这也提醒有关部门在努力解决公地危机之余,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从公众的素质之争,到需求之争;从贪腐传闻,巨额烧钱;从国内禁投,到海外扩张。一路狂奔的共享单车到了认真反思、真正找寻发展正途的时候了。

 

    无论成败,它都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公共管理、公民素质、资本运营、互联创业等诸多不足,提醒我们付出切实而持续的努力。

联系我们

手机: 13813816000

电话: +86 025-51865620

传真: +86 025-51865600

地址: 南京市建邺区嘉陵江东街50号康缘智汇港1号楼2401室

E-mail:bojia_tech@vip.163.com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江苏嘉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6005482号-1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